2004年11月10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免费教科书何必贴“贫困”签
止凡

  据新华社电,10月初,山西省财政厅拨款3000万元,向76万贫困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。按照《山西省免费提供教科书管理暂行办法》,各学校将受助学生名单张榜公示,同时所有免费发放的新教科书,扉页上统一加盖“本书由国家免费提供”的印章。
  政府出钱,为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,这本是帮助贫困学生的可敬之举,理当赢得社会的称颂。然而让人十分不解的是:为什么要将贫困学生名单张榜公示,教科书上又何必要打上“免费提供”的标志呢?
  首先,这些并不是必须的行为,没有实际意义。张榜公示的目的是什么?除了让人知道谁是贫困生以外,还能公示出什么呢?而在教科书上盖“本书由国家免费提供”的印章,则是更加纯粹的多此一举。
  我们知道,所谓政府出钱,归根到底是纳税人出钱,这就决定了“免费提供”应有的公益性质。然而,无论是名单公示还是盖“免费提供”印章,“捐书人”的私益目的都已经表露无遗。即便是民间捐赠,尚且讲究“做好事不留名”,政府捐赠又何必搞这么些旨在扬名的虚伪形式呢?
  再者,不让每一个贫困生没书读,这本就是政府部门的职责。在这个意义上,所谓的政府捐赠,实际上也只是尽了自己应该尽的本分义务而已,更加找不到为“国家免费提供”得意留名的理由。
  尤为重要的是,张榜公示和打免费标志,给学生划定了一条无形的贫富鸿沟,极有可能对受助学生的心理发展带来负面影响。济困的最高原则,就是保持接受者的尊严。齐人宁愿饿死也不食嗟来之食,捐赠并不总是受人尊敬的。受助学生需要免费的教科书,但他们更需要与其他学生平等的人格尊严。把他们的名字擅自公示在“贫困榜”上,这是明显不道德的。我不知道,当这些受助学生每天打开盖有贫困标签的课本时,心头会不会掠上几丝悲意?